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熟悉我的人,从朋友圈惊奇地发现,退休之后的我越来越爱上旅游了。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总要和夫人出去逛逛,亲近亲近大自然。
今年端午节,我们俩选择号称国际慢城的高淳自驾游。天公作美,我们首选的线路又佳,一溜烟就自驾到了金坛儒林镇。金坛走出来的数学家华罗庚,久闻其名。我从小就钦佩他的实用数学——0.618优选法,当年被广泛地运用在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实践中。于是驻车在儒林镇华罗庚产业园逗留一下。不承想,却有了意外收获,正是旅游改变我的认知。
华罗庚产业园坐落在五叶村,毗邻长荡湖,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到处都是一幅幅新兴企业与田园牧歌交融的画卷。在七八垄被河塘包围着旱地里的景象,更是惹人注目。只见一位老汉在田中播撒种子。当初我第一反应,他肯定是在田地撒麦种子。但转眼一想:不对呀!时值端午,苏南农事应该进入麦收、莳秧的季节。再走近仔细一瞧,老汉往旱地撒的分明是稻谷种子。这简直颠覆了我五十多年来对种植水稻的认知。
我七岁那年跟随父亲下放到苏北里下河农村,农事没有少做。虽然大米饭好吃,但最苦最累的农活就是插秧。千百年来,水稻种植必须育秧浸种催芽、莳秧移栽插秧、耘耥耨草施肥。其中莳秧阶段必不可少,另辟水田育秧,翻耕麦田、灌水平地、分秧移栽,历历在目。后来耳闻农民已引进机器插秧和抛秧技术,极大地减轻了他们莳秧的劳动强度,着实为农民兄弟高兴了好一阵子。
但在我的传统认知中,自以为机器插秧和抛秧技术只是对种植水稻莳秧一环的改进,谈不上种植水稻技术革命性的飞跃,并没有节省繁重的育秧、莳秧工序。而眼前的一幕令人激动:原来水稻也可以这么简单种,径直撒种、上水,施施肥、洒洒药,就丰收在望!确属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而我原本坐在象牙塔里,端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却浑然不知如今种稻和种麦,只有水用多用少之差别了。不走出去看看,焉知这些日新月异的巨变。也扭转了我,之前对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水稻上山”的抵触认知,觉得应找个适当机会去实地看个究竟,全面了解“水稻上山”有几分成色。
带着这些新知和思考离开了金坛儒林镇,傍晚,我们下榻在游子山森林公园内别墅式的芳草地度假酒店。安顿妥当,天开始下雨,渐渐地大雨如注,被困在山里两天。幸好酒店设施完备、服务周到。我们俩在庭院喝喝茶,听听雨。若不是窗外溪水汩汩在流淌,仿佛时光在我们面前停滞,时空倒错,从未有过的轻松油然而生。此时让人卸下职场拼搏之勇,去思考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享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雨中游子山郁郁葱葱分外妖娆。公路两侧,一边是层林、挺拔的篁竹,一边是与黑松树并排着的樱花树林带,无限风光若隐若现。没想到,在远古的丹阳湖流域的苏南,还有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绵山。游子山古称绵山。据传,孔子曾在绵山传道授业,迄今山周围仍居住着众多孔氏后裔,绵山也改名为游子山。此刻若有所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无论是圣人君子还是凡夫俗子,都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可以不念过往,不问来路,诸事释怀,但“仁义礼智信”不可或缺,人无信不立。
在返程的车里,我浮想联翩:旅游不仅仅是愉悦心身,例如这次连困扰夫人数年的失眠也离奇地消失了;而且是陶冶情操,思想解放、认知腾飞,冲刷我循规蹈矩沉淀了六十多年的固化理念。因此,缺少游历人生就不完整,旅行者肯定是思想家。我等平凡之人不指望都成为思想者,但可以修正自己的习惯认知,使自己更接地气,生命更加从容。有了上述新认知,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旅游,一定少不了我俩。(侯光明)
大财配资-配资实盘网-配资论坛开户-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