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周穆王的西行之旅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篇章之一。他驾着八骏名马,率领大军远赴西方,途中遍历部族、山川、草原,与西王母会于瑶池,留下了无数传说与诗文。但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后人:穆王此行真有三万五千里之遥吗?
关于周穆王西行,有几个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引发学界讨论。首先是其年龄和在位时间的矛盾。史载“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又言“穆王立五十五年”,似乎暗示他寿命高达一百零五岁。然而,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并不合理。
根据《竹书纪年》,周武王即位约在公元前1056年,穆王即位约在公元前977年,二者相隔近八十年,这段时间涵盖了武王、成王、康王三代。现代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晚仅见穆王三十四年在位的记录。结合这些资料,穆王活到百余岁之说恐是后人误解或记载错误,所谓“春秋五十”可能是指西周建国五十周年,而非穆王本人年纪。
展开剩余76%其次是广受争议的“西行三万五千里”。据《穆天子传》记载,穆王由宗周(今洛阳)出发,向西北远征至“大旷原”,又折返东南至“阳纡”,再返回宗周,全程“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但细读原文后不难发现,文中具体标明的路程总和为两万四千里,远未达到三万五千里。
有人据此认为,三万五千里的说法是古人误算,或包括了周穆王前一次未完整记载的北征路程,还有可能是数字“二”讹传为“三”。甚至有研究者依据现代换算标准推算穆王西行抵达埃及。然而,一位日本学者古田武彦却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他认为,周穆王的路程被夸大了。
古田认为要真正理解这段旅程,还需厘清“里”的单位换算。古田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里”并不统一。春秋时期的“一里”大约为415米,而西周早期常用“短里”,一说为77米。
以“阳纡至宗周三千里”为例,考古考证“阳纡”大致位于阴山山脉,至洛阳约900公里,若按短里计算相对更为吻合。
粗略推算,全程约两万四千里,折合约一万公里,考虑非直线行军、地形复杂和迂回路线,穆王最远所至极可能为今新疆天山南麓或河西走廊西段。虽无法确认具体路线,但较“至埃及”的假设合理许多。
然而,穆王西行之所以真实可信,并非仅凭地理数据,更在于《穆天子传》中详实的补给与互动记录。
比如,六月十六日,穆王至珠泽,当地部族即献食用马三百匹、牛羊三千头,穆王则以十二头黄牛回赠。十日后,抵赤乌氏,首领献九百马、三千牛羊、一百车粮食,穆王则以黄金八百两等丰厚赏赐回应。
进入七月,曹奴氏、容成氏、剞闾氏、鄄韩氏等部族相继接待周王军队。曹奴氏进贡粮食与牲畜甚丰,周穆王也赠金银、玉器为谢。容成氏虽未详载贡品,但因其将负责采玉,穆王未接受其牲礼。剞闾氏则直接供食军队,而非进献贡品。
最值得注意的是鄄韩氏。该地资源丰富,物产繁盛,部落首领两日内献马百匹、犬七千、粮车三百,显示极高规格的接待。现代学者据《穆天子传》描述推测其位置在今日中亚地区图兰平原一带,若属实,穆王已进入中亚腹地。
更传奇的是周穆王与西王母会面之事。据载穆王在西王母处停留四十余日,期间“六师”在荒野纵猎九天,“鸟兽绝群”,显现其行军势力与西王母的隆重接待。
虽《穆天子传》记述部分带有神话色彩,但其对部族交流、物资补给、地理线索等细节高度真实,体现出早期西周王朝向西部疆域延伸的努力。
后人或因行程距离之长、内容之奇,将周穆王西行为神话化处理,实则从多个角度看,此行为一场精心组织的军事与外交远征。
在没有统一度量衡和现代交通的时代,能进行如此规模的长途行动,展现出西周王朝强盛的国力与组织力。
至于周穆王到底走了多少里,他的足迹是否抵达中亚甚至更远的地区,今天我们已难以确证。但从文献、考古与逻辑推演来看,周穆王的西行之旅虽不如传说般神奇,却依然是一场跨越山川草原、影响深远的历史壮举。
发布于:广东省大财配资-配资实盘网-配资论坛开户-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