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停车纯靠‘抢’,绿化带被地锁占了,消防通道也总堵着,一直没有彻底解决。”曹杨新村街道的居民一提及之前小区内的停车问题就直摇头。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直接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停车资源紧张、邻里纠纷频发等治理痛点,阻滞着社区服务提质与居民幸福感提升的步伐。
面对这些系统性难题,曹杨新村街道经过深入调研与实践探索,于近日正式启用“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搭好台实训工作室”(以下简称“实训工作室”),旨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为社区治理各方力量搭建一个协同合作的实体平台。
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搭好台实训工作室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仅靠一方力量难以应对,需要‘搭台’整合资源,协同发力。这正是我们成立的初衷。”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实训工作室的核心思路——“搭台联动”。
这个“红色”,强调的是党建引领,确保治理方向正确、凝聚合力;“搭好台”,核心就是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以及广大居民构建一个机制化、常态化的协同合作空间。
实训工作室并非空谈理论,它以社区最常见的“停车管理”等共性难题作为切入点,系统性地搭建了“多元聚力台”“协同协商台”和“赋能提升台”三大操作平台,并梳理了公共设施维护、环境空间管理、居民矛盾调解等五大类三十多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大平台协同发力
“多元聚力台”,破解“资源碎片化”。面对“车位不足怎么办?”的难题,此平台通过“你约我到、你点我配、你评我改”机制,实现条块双向互动。建立“居村吹哨、街镇报到”等联动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辖区资源。让原本紧缺的车位资源在“红色联动”下,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
针对“停车问题谁来管?”这类权责模糊的治理难点,“协同协商台”通过明晰各方权责予以破解,确立了“红色物业管执行、红色业委会管监督、居委会管协调”的分工原则。在此基础上,平台建立了三级联合接待模式,确保了线上线下协同的高效处置。此外,还特别设置了“专题接待机制”,它如同一条解决社区“急难愁盼”的绿色通道,专攻突发性大事与焦点性难题,通过集中力量进行“专家会诊”,确保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化解。
针对居民关心的“资金使用不透明?”“业委会运作不规范?”等疑虑,以及社区工作者、业委会成员专业能力不足的短板,“赋能提升台”着力提供制度保障和专业支撑。平台通过建立业委会执行秘书机制、推行规范化评估和年度审计制度,让业委会运作和资金使用阳光透明。同时联合高校专家开展专业培训,推行“强带弱、老带新”经验分享机制。一位90后社区工作者顾天培表示:“通过这些课程,我快速掌握了社区三类资金的管理规范,学到了很多优秀工作经验。这种实训方式非常接地气,解决了我们实际操作中的困惑。”
联合高校专家对社区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
效果初见成效
如今,小区已焕然一新:“现在不一样了,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一起搭台,不仅划出了规范车位,还建了智能充电棚,住得越来越舒心。”
目前,实训工作室的这套机制已扩展到违法搭建、噪音扰民、楼道堆物、加装电梯等多个治理领域,它既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也成为了培育社区治理人才的摇篮。
未来,曹杨街道将继续深化完善这一创新机制,让“红色物业”更贴心、“红色业委会”更给力,激发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共同绘就“共治共享”的幸福蓝图,为破解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样本。
大财配资-配资实盘网-配资论坛开户-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